古有指鹿为马,今有指鼠为鸭?
6月1日,有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网上发视频称,在校食堂吃饭时,饭菜中混入了一个异物,定睛看,牙齿、胡须若隐若现,这根本就是一只老鼠。
但官方随后回应,这是鸭脖!鸭脖!鸭脖!
甚至还把反映此事当事人都拉出来说:
我错了,不是老鼠头。我澄清……
尽管官方发了“权威”通告,尽管当事人也出来所谓的“澄清”,但网民和舆论就是不信。
为啥不信?当事人发的视频和截图大家都看到了。再说了,老鼠大家都见过,鸭脖也经常吃,你说这是鸟头,都比鸭脖可信。往大的说,这是公信力的问题。这几年,反复打脸的事儿太多了。另一方面不断曝出的消息让人不敢相信。事件发生后,有网友曝出当地下发通知,要求通过发评论引导舆论。如下图所示:如果第一张这个叫何主任的“指示”截图是P的,是有人恶意制作传播谣言,建议她立即报警,也建议有关方面立即溯源,找到造谣者。
关键是媒体发现,涉事的学校曾因为老鼠满餐厅跑而被处罚。
据央广网的报道说: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这已经不是该校第一次出现“老鼠事件”,早在年,南昌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曝光过一次此类事件。
今天,媒体发了一篇文章,用权威专家的分析抽了南昌质检部门的脸。
据权威媒体“上游新闻”刚刚的报道说:
记者从一位啮齿类动物研究专家处了解到,如果图片没有作假,那么80%(概率)可以确定是小鼠头部。
上游新闻的记者联系的是某高校一位从事啮齿类动物研究30多年的专家。
这位专家表示自己已经看到了新闻图片,“仅仅从图片来看,如果图片属实的话,那应该就是一个小鼠的头部。”
这位专家表示,自己只看到了图片没有看视频,“它有上下的门齿,新闻里有一个正面的图,它有鼠的犬齿,特别是下面犬齿很长,它会生长,如果图片没有造假,我觉得那就是鼠头,如果是鸭脖的话,它不会有那种白色的东西。”
专家最后表示:“不管是长度、形状,而且正好是上下两颗,从我的经验看,如果图片真实的话,哪怕不是很清楚或者只有一个角度,我大致80%(概率)认为那是个鼠头”。
当事人说的,你们不管不顾;全民指出来,你们不理不会……现在专家都说,有视频,有图片你们还嘴硬?
要不你们说是鸭脖,原来是“煮熟的鸭子嘴硬”啊!
当地的“嘴硬”程度,连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刚刚人民日报旗下新媒体“侠客岛”发表评论说:
首先,通报并没有解决大家的质疑。从视频里可以看到,这个“异物”的所谓“毛发”和“牙齿”拍得很清楚,这也是大多数人认为它是老鼠的依据。
但调查结果并没提到这些核心细节,只是单向输出结论,也没有完整的取样、封存、检测过程,网友有此反应不算意外。互联网时代,沟通早已变成双向的事情。碰到社会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ershizx.com/pestc/9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