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过程中,农发行普洱分行营业部副经理罗丹的一本工作日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记者随手翻阅,日志上条理分明地记录了每天的工作任务和计划,数据详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以来几个月的汗水和心血,似乎都凝聚在了里面。正是这样的走心扶贫,使他们走出了一条农业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有效路子。
市以茶名,茶以市名。普洱市令许多人神往。
清明刚过,很多地方还是乍暖还寒,云南普洱已经转热。经历了几场春雨的滋润,普洱茶树春芽嫩绿,正是采摘的好时节。
普洱市宁洱县是茶马古道的源头,昔日的普洱茶,正是从这里通过马帮走向全国各地。尽管宁洱县承载着普洱茶的辉煌,但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仍然是全县各级干部心头挥之不去的无形压力。4月8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和农发行及县乡干部一起,驱车前往同心镇马鞍山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遥看远山,层峦叠嶂,郁郁葱葱;俯视山下,台地茶层层叠叠,翠绿欲滴。昆明至普洱的高速公路,好像系在山腰的一条玉带,杳不知其所之也。走过十几公里的山路,眼前豁然开朗,记者终于来到了农发行普洱市分行支持的马鞍山村竜树林组大沙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是关键
一下车,记者眼前一亮,在两山之间,一块平地赫然在目。一片排列整齐的两层小楼,大部分已经封顶,排水沟已经建成,路面硬化也已完成,施工队伍正在紧张的忙碌着,一个新建的小村镇已初见雏形。宁洱县政策研究室主任张云聪告诉记者,党中央决定要在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县是云南省今年首批十二个脱贫摘帽县之一,县里成立了脱贫摘帽指挥部,由省、市、县组成的人的脱贫摘帽工作队,深入到全县贫困村户,为全县所有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实施精准扶贫,这个新建的小村镇就是我们实施易地搬迁扶贫的一个安置点。
一直以来,马鞍山村等几个村民小组的居住地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山体滑坡十分严重。当地村民多次向政府提出,希望搬迁至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场所居住,进一步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
据同心镇副镇长董敬瑜介绍,这个安置点距离同心镇政府16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户人。在这次易地扶贫搬迁中,共涉及了橄榄坡、岩子脚、岔河、石匠田4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户人。搬迁户按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户均面积从90至平方米几种户型供选择,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
“今年宁洱县要实现脱贫摘帽,全县19.5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户,人。虽然建档立卡贫困户比较少,但脱贫任务还是比较艰巨。初步测算,全县要完成脱贫摘帽任务,需要投入各类资金50亿元左右。”张云聪说。
目前,农发行普洱分行已经为宁洱县搬迁项目申报审批了易地扶贫搬迁贷款8亿元,首期发放贷款1亿元,但在张云聪看来这些贷款投放使用只能解决“搬得出”的问题,后续“留得住、能致富”还需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是支撑
记者与随行的工作人员一道,来到马鞍山村石匠田村民小组李治应的家里。
虽然早有准备,但一段几乎接近45度的陡峭斜坡还是让记者踉跄着几乎滑倒。气喘吁吁中,不禁纳闷村民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村民世代就生存在这里,经常要挑着东西上上下下,雨季来了环境就更是恶劣。”
大家的到来,让李治应原本偏僻的旧宅子热闹起来,柴堆旁的小黄狗也有些兴奋,不停地吠叫着。
李治应十分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用罐头杯子沏了新茶给大家喝。他告诉记者,自己一家4口,在这里已经住了40多年,现在老房子已经裂缝了,最让人担心的是滑坡导致部分后墙坍塌了,我们一直想要搬出去。
相比话不多的李治应,他24岁的小儿子李吉顺曾在浙江义乌务工,普通话还算标准,人也活跃很多。“都说要致富、先修路,我们这里路还没通,出行、生产都很不方便。”李吉顺说。
易地扶贫搬迁,如何让村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产业的支撑极为关键。“我们这里没有工业,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和养殖,为了让村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县里通过实施‘’工程,一方面尽可能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近进入县里扶持的2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务工,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张云聪说。
据了解,农发行也正在与各地政府积极对接光伏扶贫、旅游扶贫项目,后续还将在产业扶贫上研发新的贷款品种,支持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农发行的使命
采访过程中,农发行普洱市分行营业部副经理罗丹的一本工作日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记者随手翻阅,日志上条理分明地记录了每天的工作任务和计划,数据详实。关于普洱市各区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各种表格、以及总分行相关文件资料,都被精心地剪贴在日志上,原本厚实的本子更是变得沉甸甸的。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以来几个月的汗水和心血,似乎都凝聚在了里面。
农发行普洱市分行副行长徐睿介绍说:“普洱市总体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我们从去年开始,就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率先打响了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的‘第一枪’,在省内率先发放西盟、孟连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万元。”
罗丹告诉记者,她对去年11月全行上下日夜奋战抢抓易地扶贫贷款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大家都进入了战斗状态,很多人晚上都不回家,累了就在办公室休息一会。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农发行普洱市分行在全市九县一区9个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项目全部获得审批,审批贷款金额合计65.45亿元。截至目前,该分行成功投放项目9个,投放贷款19.25亿元。
记者从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办公室了解到,年8月,农发行总行推出易地扶贫搬迁信贷品种,云南分行高度重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发行在扶贫开发方面的使命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扶贫开发信贷业务。截至年3月末,云南分行累计审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个,审批金额.44亿元,涉及个县(市、区),实现贷款资金投放的项目个,已覆盖云南省88个国定贫困县,覆盖面达%;累计发放贷款.85亿元,已支付使用资金83.39亿元,提前并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目标任务。在项目资金管理中,该分行探索出适用、可控、政银认可的昌宁信贷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有效路子。
易地扶贫搬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贫困农民将由此改变自己的生活面貌。望着渐渐远去的易地扶贫搬迁点,记者在想,也许这里正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起点。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作者
刘海法崔炯余连斌戴蔚珑
本期执行主编
苏竞翔责任编辑
李林鸾制作
刘雄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ershizx.com/pesls/730.html